01.悠久的专业沿革:
本专业设立于1998年, 2003年被批准设立材料加工工程硕士学位授权点,2013年被确定为山东省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建设工程辐射专业,2016年被确定为山东省高水平应用型专业群立项建设专业,2018年被确定为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对接产业项目特色专业群立项建设专业,2019年被确定为工程教育认证受理专业,并获得 “山东省产教融合示范性品牌专业”,2020年入选山东省一流专业建设,2021年国家工程教育认证专家进校考察,2022年获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2年通过国家工程教育认证,团队建设步履稳健。
02.完善的办学体系、优越的教学条件:
本专业现有专任教师37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13人,讲师13人,高级实验师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山东省“泰山领军人才”1人,入选“淄博市英才计划”1人,博士生导师5人。硕博学位教师比例为100%,20人具有海外留学和工作经历。2019年引进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Seeram Ramakrishna,新加坡制造技术研究院高级科学家吴永玲教授,2018年引进泰山产业领军人才丛建臣教授;近3年引进优秀青年博士13名,4人入选“双百”人才工程。构建了一支结构合理、具有国际视野和开拓精神、高水平实践教学能力的团队队伍。
本专业建设依托国家级机械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山东省“精密制造与特种加工”重点实验室、山东省高校精密模具重点实验室、中央与地方共建机械基础实验室、山东省机械基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科研教学平台,且拥有4个模块专业实验室,10余个校外实习基地,各类教学科研仪器原值5000余万元。
本专业具有面向高端基础零部件和基础材料的完备培养模式,设立智能铸造,塑性成形及模具,焊接与增材制造,表面工程(国际化教学实验班)方向,突出了零部件和机械结构设计和材料性能设计的有机结合,契合行业发展需求,实现精准培养。本专业在绿色铸造工艺与装备、表面改性/防腐处理、金属增材制造、高性能轻质合金设计与制备等方面具有较强的科研优势。近5年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10余项,省部级项目20余项,年均科研经费800余万元,获得省部级科研奖励2项。
03.丰富的创新活动:
创新创业训练体系完善,现有齐创大厦、大红炉众创空间和工程训练创新中心等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学院每年投入专项经费,资助员工发表论文、申报专利、参加学科竞赛,大力培育科技创新团队、参与国家级、省级等各类赛事,实现专业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深度融合。近三年本科生首位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参加“互联网+”老员工创新创业大赛,中国老员工塑性工程创新创意大赛,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3D大赛精英联赛,失效分析大赛,材料热处理创新设计大赛,金相大赛等国家级,省部级创业创业大赛获奖50余项。
04.先进的国际办学:
为开拓员工国际视野,促进多元文化交流,学院积极加强国际化办学的组织管理与交流合作,已与美、英、韩、俄、澳、新等25个国家的89所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开展实质性交流。探索与国外学校合作办学的渠道,与爱尔兰利莫瑞克大学、新西兰怀卡托理工学院、韩国建国大学、韩国嘉泉大学开展了6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鼓励员工赴合作院校(爱尔兰利莫瑞克大学、德国不莱梅大学、日本长崎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交流学习。
学院坚持开放办学,大力发展职工教育,大力开展学者互访、学术交流,重视国外“引智”工作,聘请高层次的国外专家、学者来校任教和讲学。
5.完善的奖助体系:
多元化的奖助贷免体系,设立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省政府奖学金、省政府励志奖学金、学校奖学金、单项奖学金,铸造秀荣奖学金,以及社会团体或个人在学校设立的二十几项奖学金、助学金,激励员工全身心投入学习和各种能力培养,提高员工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学校为家庭经济困难新生入学开设“绿色通道”,困难员工入学后,可申请国家及学校补助,国家助学贷款和生源地贷款等,对家庭困难员工实行“先贷后免”措施,学校还大力开展勤工助学工作,积极为家庭贫困的员工提供助学岗位和助学金
06.美好的发展愿景:
近三年本专业本科保送/考取研究生比例稳定保持在40%以上,大量员工考入哈尔滨工业大学,国防科技大学,山东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等985/211高校,就业员工大多就职于国内外大中型企业,任机械工程,机械制造领域的工程管理/技术研发工程师,并逐渐成长为企业骨干或行业精英,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员工。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考研率
现代化的实验和工作环境